年紀越來越大,膝關節開始磨損退化,會出現疼痛、酸軟,甚至腿部乏力,舉步為艱。
通常膝關節退化磨損會先接受保守治療,如針灸,物理治療等,如情況嚴重,可進行關節更換手術。但對得多人來說,保守治療效果未如理想,而因種種情況,而未能換關節。疼痛難耐,使患者不能運動,甚至影響社交生活。
如果不進行關節更換手術,就無計可施?
現今醫療進步,除了手術外,醫生會使用介入治療助患者關節重生。介入治療是介乎保守治療(物理治療、熱敷、物衝射頻等)與手術之間常用的微創方法,把藥物、能量等直接注入患處,以達到治療效果。這方法比保守治療有效,同時較手術安全,適合保守治療無效,考慮手術中、或不願作手術的患者。
而對付關節,可以利用血清注射治療或射頻治療。這裏會集中探討血清治療。
血清注射屬於增生療法,意指利用濃縮血小板注射入損組織,刺激其修復。此療法適用於肌肉骨骼組織引起的長期痛症。
血清注射
追塑歷史,主流醫學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已在皮膚科及牙科領域開始使用小血板。 其在慢性痛症的應用,則始於近年, 在醫學上屬於一種新的療法。 此療法的醫學證據主要在網球肘、足底筋膜炎、膝關節退化等範疇。 但在其他痛症也有臨床應用。
原理
有醫學意見相信,很多肌肉根骼組織的痛是由長期勞損引起,血小板由於含多種刺激生長的因子。 把濃縮血小板注射到勞損的組織,可幫助其復完從而改善痛症。
方法
增生治療用的血小板是由病人自己的血液中提煉。醫生會先為病人抽血,再把血液於入無菌儀器中提煉。過程大約一小時。然後醫生會為病人消毒再把血小板注射到患處。 醫生通常會全程利用超聲波或x光等影像技術去觀察注射位置,以增加注射安全度,準繩度及提高治療效果。
手術後注意
由於增生療法會刺激到身體的發炎反應,手術後的數天注射位置會出現比平常嚴重的痛楚。手術後,兩星期效果便會開始出現。直至一個月會初見成效。半年後效果將會最佳。術後兩星期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及避免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現時醫學文獻顯示此治療法可能要重複進行達三次。醫生會按個別情況決定治療的次數。
風險
任何醫療程序都有風險。血小板注射手術本身不用開刀,創傷性相對小。 而手術用的血小板為病人自體的,它本身並無毒性亦不會造成排斥。但手術有機會造成細菌感染。手術過程有機會傷及血管神經等組織。
另外,此療法未必對所有病人都有效。 而治療效果,有時不是百分百的。
常見問題
Q. 使用血液製品有危險嗎?
A. 如前所說,自體的血小板本身並無毒性亦不會造成排斥。 一般來說使血液製品會使人擔心弄錯血及細菌滋生。但這裏使用的方法,幾乎沒有機會出現上述情況。 因為所有血小板提煉都是即場進行,同一時間只處理一人的血,不會弄錯別人的。 而使用的儀器都是無菌的,且處理血液的時間有限。 細菌很難有機會進入及滋生。
Q. 這個方法效果有多久?
A. 因為痛症問題出於勞損,而肌肉骨骼勞損是不停出現的。 利用增生療法服後,只要日子久了,勞損很大機會會再次出現。 到時可能需要另一次治療。 勞損的速度因人而異, 一般治療效果可維持一年或以上。 患者不應該避免進行運動, 因為運動對身體整體有益而且可幫助關節痛。
資料來源李旭明醫生,疼痛醫學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