撮要
偏頭痛是一種常見且影響深遠的神經性疾病,它對患者的生活質素有著重大的影響。這種疾病最典型的症狀是單側的中至重度頭痛,頭痛的強度會隨著身體活動的增加而加劇。頭痛可能伴有噁心、嘔吐、對光和聲音過敏等症狀。儘管我們對偏頭痛的病理生理學有了更深的了解,但是有關其確切機制的知識仍然不完全,研究仍在繼續。偏頭痛治療通常涵蓋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然而,為了更有效地控制疾病,介入治療(例如外周神經阻塞、後枕神經阻塞、痛點注射和肉毒桿菌毒素治療等)已被證明是有效的治療選項。在特定的情況下,如神經調控技術(例如後枕神經刺激)也被用於治療偏頭痛。每位患者都應接受個體化的評估以制定最有效的治療計劃。我們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研究來深化我們對偏頭痛的理解,從而找到更有效的治療策略,以提高偏頭痛患者的生活質量。
臨床表現
偏頭痛是一種複雜的神經性疾病。頭痛通常只在一側,中度到嚴重,且會隨著活動而加劇。頭痛通常會伴隨著頭暈,嘔吐,怕光,和怕嘈吵的症狀。偏頭痛還可能與各種視覺或感覺症狀相關,這些症狀統稱為先兆。
流行病學
偏頭痛影響了約12%的人口,全球估計有更多的人受到影響。婦女比男性更有可能患有偏頭痛。
偏頭痛的成因
偏頭痛是一種複雜的神經性疾病,其涉及調節感覺輸入的皮質下結構的功能障礙,其治療涉及減少傳入的交通或穩定這些異常通道。
以前,人們認為偏頭痛是一種血管現象,結果是由於顱內血管收縮後的反彈性血管擴張。然而,當前的神經血管理論將偏頭痛描述為主要是神經原性過程,與無菌神經原性炎症相關的腦灌注的次要變化。
傳遞頭痛信號到大腦的三叉神經血管系統可能在偏頭痛的病理生理學中起著關鍵作用。
偏頭痛的病理生理學涉及三叉神經血管通道的激活和敏感化,以及腦幹和間腦核或三叉神經頸部複合體(TCC)。除了三叉神經血管通道外,TCC也接受來自如枕神經的頸部神經根的輸入。下視丘也在偏頭痛的先兆階段中起作用,對這個階段經歷的症狀有貢獻。下視丘參與各種生理過程,包括疼痛處理,睡眠-覺醒週期的控制,飲食,口渴,和覺醒。
儘管在理解偏頭痛的病理生理學方面取得了進步,但確切的機制仍然未完全被理解,並且正在進行的研究繼續探索遺傳、神經生物學和環境因素之間复雜的交互作用,以促進此疾病的形成。
診斷及檢查
偏頭痛通常都是臨床診斷。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史,症狀和床檢查作出診斷。 當中並沒有任何驗血或掃描等檢查可以作為確診工具,但如果情況不尋常、複雜或突然加劇,醫生可能會安排磁力共振檢查來排除導致頭痛的其他原因。
其他相似病症
其他頭痛可能會我偏頭痛的表現相似,例如壓力性頭痛,三叉神經自主性頭痛,及其他繼發性頭痛例如頸椎毛病引發的頭痛,或是用藥過量引起的頭痛等。
保守治療
偏頭痛的保守治療包括藥物治療,還是改善生活習慣等。藥物治療可以細分為,急性治療及預防性治療。急性藥物治療包括撲熱適痛、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止嘔藥、曲坦類藥物(triptans), 或 麥角生物鹼(ergot alkaloids)等。預防性治療則是包括加巴喷丁(gabapentinoids)、抗憂鬱藥、β受體阻滯劑、及抗癲癇藥等。除此之外,最近多了一種 CGRP阻截劑,這等藥物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防止神經系統被激活和敏感化。另外,還有一些其他治療方式,例如針灸、生物反饋、及按摩可能有助於改善偏頭痛。改善生活習慣,如定期運動、均衡的飲食及足夠的睡眠,以及壓力的管理也可以有助於減少偏頭痛的發作。避免觸發,例如特定的食物(如芝士、酒等)、避免暴曬在亮光、避免冷空氣的刺激等可以幫助預防偏頭痛。
介入治療
偏頭痛的介入治療方式有外周神經阻截、後枕神經阻截、蝶翼上顎神經節(sphenopalatine ganglion) 阻截、星狀神經節(Stellate ganglion)阻截、觸痛點注射,及肉毒桿菌毒素(Botox)注射。
如情況嚴重醫生可能會使用神經調控技術(neuromodulation),如後枕神經刺激也可以用來治療偏頭痛。
結論
偏頭痛是一種普遍且具有破壞性的神經疾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儘管我們對它的病理生理機制的理解已經有所提高,但仍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對病理生理學的深入理解有助於開發更有效的治療方法。當前,偏頭痛的管理綜合了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的變化,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病發的頻率和嚴重性。由於偏頭痛的複雜性,患者需要經過個體化的評估,以制定最有效的治療計劃。在未來,隨著研究的持續進行,我們期待能找到更有效的治療策略,從而提高偏頭痛患者的生活質量。